首页>详情页

关于聚焦品种、品质、品牌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(李宏清)

信息来源:政协贵阳市委员会     发布日期:2025-2-13    

情况分析:

 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,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、基础性核心产业,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促进农业现代化、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。近年来,贵阳市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,始终坚持“稳粮、保供、优种、活市、联工”五个关键环节,聚焦品种、品质、品牌,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,涌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,如“花小莓”牌草莓、“贵长”牌猕猴桃、“山花”“好一多”牌牛奶、“黔五福”牌肉食品等深受消费者喜爱,产业规模不断提升,花溪草莓、修文猕猴桃、清镇特色肉鸡已成为贵阳贵安持续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。但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。
  一、存在问题:
  (一)缺乏持续开发育种的定力和耐力。一是从内因来看,育种开发是一项核心的基础性研究工作,其周期长、投入大、技术难,为确保优良性状可稳定遗传给下一代,需要几个世代以上的持续选育,导致科研机构、推广部门和企业等不愿从事育种工作,缺乏持续培育开发种质资源的定力。二是从外因来看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,市场对农产品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高,农作物育种的速度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。同时,由于农产品消费市场行情的不稳定,育种企业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,育种投入减少,持续培育开发的持久耐力不足,出现企业愿意花大量资金“买种”而不愿“育种”的现象,造成我省企业、财政育种资金的外流及浪费。从调研情况看,育种企业还没有形成主打品种的主导产业,选种育种供种能力不强。
  (二)缺乏保障优良品质的全产业链企业。受传统种养业分散粗放管理的影响,广大农户生产经营管理标准化、产业化程度低。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不完善,缺乏“育、繁、推、加”一体化龙头企业,产业链条短,效益来源单一。
  (三)缺乏引领现代农业换挡提速发展的品牌。重品牌护品牌的意识不强,以品牌建设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不健全。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,高、中端产品梯次不明显,品牌价值弱,针对域外市场需求的优质、优价、特色的品种不够丰富,未形成有影响的区域公共品牌。

具体建议:

  二、建议
  聚焦品种、品质、品牌是实施“生态立省”战略,培育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必然选择,要利用好自然环境的独特性,发挥地域特色优势,凸现生态特点,打好生态品牌,推动贵阳贵安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  (一)“重”选种育种,建立现代种业发展体系。一是摸清家底制定种业规划,建立起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选种育种体系,增强农业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及市场竞争力。二是建立良种补贴机制,不断提高补助标准和扩大范围,促进本品种选育推广工作,提升企业主打品种为主导产业的生产效益和水平。
  (二)“聚”产品品质,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。以市场为导向,整合生产要素资源,推进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产业化经营,全产业链发展。一是紧盯行业500强,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,在资金、政策、信息、培训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,提高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,鼓励做好线上线下新市场的开拓。二是加快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,利用规模化、专业化、产业化的生产方式,引导科研机构、企业、农户、金融、保险,采取“六位一体”合作模式,吸收外部资本和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数字化与智能化种养基地,构建“从田头到餐桌、从工厂到用户”的全产业链全流程品质管控体系,提升品质管理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,实现贵阳贵安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  (三)“提”生态价值,强化品牌建设力度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狠抓贵阳贵安“牛肉粉”“花小莓”品牌培育,突出地方特色,打响农业品牌,扎实推进“三品一标”认证监管和地方种养标准的申报,开拓消费品市场,增加生态元素,赋予生态内涵,提高品牌生态价值,增强市场竞争力,推动“小特色”变“大产业”。
  (四)“强”科研支撑,加大创新投入。加强与省农科院、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,聚焦现代农业绿色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职能化,分层分类分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积极争取、探索设立现代设施农业科研创新、试验示范等奖补资金,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,提升贵阳贵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科研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