抬头亮身份 俯身聚民意
田永伍
当好政协委员,就是要敢于亮身份、发声音、作表率、聚民意。
2019年,在南明区政协的指导和鼓励下,以我的名字在贵阳国际城社区设立了“田永伍委员工作室”,这是南明区首个以个人命名的工作室。工作室成立之初,就是协调一些“鸡毛蒜皮”的小事,比如业主养狗不文明广场舞噪音扰民等。很快,社区都知道有位“热心肠”的田委员,大家都喜欢来找我,我也是有求必应。时间一长,群众的“胃口”越来越大,要求也越来越高。比如有群众提出建业主食堂,建市民活动中心、图书馆……
这些问题,我感到难以推动,心里生出强烈的挫败感,觉得辜负了群众的期盼,甚至是不敢直面大家。有一天晚上,我路过工作室,牌匾上写着“收民情、集民智、解民忧、暖民心”,这12个字瞬间点醒了我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履职初心、工作方法。
国际城小区4万多人,尽管当时的配套做得非常好、规格也很高,但毕竟交付了10多年,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,尤其是没有业主食堂,老年人和独居青年吃饭成为大难题……另外,小区依山而建,出门下坡回家上坡,怎么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?这些都是群众迫在眉睫的需要。
我以“三感社区”创建为契机,通过政协“社区协商”,得到了党委政府、开发商和小区群众的支持。我向小区开发商铁建地产的主要领导反映,以前是卖房子,现在是卖生活,要做全生命周期服务,这既是群众所盼、历史所趋,更是房企转型的最佳契机。最终我的建议得到了房开商主要领导的认可,获得800万元的支持,让我们先建“业主食堂”。
钱的问题解决了,我和群众说干就干。2020年11月开始动工,2021年8月营业,一日三餐经济实惠,环境舒适,开业以来共解决了100万余人次的就餐问题,为老年人提供营养套餐超过50万人次。采用同样的方法,群众提出的运动场、图书馆、社区公交、市民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,也都一一解决了。
有人问我,花这多精力做这些究竟值不值?我想用群众的反馈来回答。去年的一天早上,我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,对方是国际城小区住户王伯的女儿,她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,因工作繁忙很少回贵阳,二老吃饭成了她牵挂的大问题。由于她父母长期点外卖,还吃出了胃病,但自从小区有了“业主食堂”后,真是帮了她大忙,她通过电话来表示感谢。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很多,办公场所也挂满了群众送来的锦旗。
政协委员从群众中来,就应当带着使命与担当到群众中去。在未来的履职路上,我将继续深入到群众中,做好“委员作业”,把群众的鲜活声音传递给党委和政府,解决好群众的身边事,让群众的“难事”好商量。
南明区政协选送